logo

Welcome to guilin-tourism关于我们|客户服务|合作加盟

电话:0086-773-8988398(24小时)传真:0086-773-8988397

QQ:2567133376     Email/skype:guilin-tourism@hotmail.com

景点简介:……
景点介绍

德庆学宫
德庆学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广东 肇庆市德城镇朝阳路,始建于宋祥符四年(1011年),元大德元年(1297年)重建,这座庄严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、崇圣殿、尊经阁、乡贤祠、杏坛等建筑组成,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,是我国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。
       德庆学宫学宫者,顾名思义,乃学子上课之地也。在中国,未有现代之小学、中学、大学之前,学宫成了当地培育人才之重要场所。学宫,又称作孔庙,盖中国历史上曾“独尊儒术”,而儒家之 创始人乃孔子。孔庙,无论规模大小,庙内都设有大成殿。殿内用以安放孔子塑像。
       在南中国众多的孔庙大成殿中,论建筑规模之大,结构之巧,气势之雄,应首推德庆学宫大成殿。这座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,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。建后曾倒塌,元大德元年(1297年)重建,是广东省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砖木结构古建筑。 
       德庆学宫原有建筑群占地3900多平方米,坐北向南,大成殿居正中,前有文明门、石栏、泮池,后有崇圣殿、尊经阁、明伦堂,还有东西两原殿。德庆学宫大成殿设计者,独辟蹊径,打破了传统厅堂那种“八柱撑空”的木梁架 结构而采用“四柱不顶”的独特形式以满足建筑物防灾的要求。所谓“四柱不顶”就是:在殿梁架不砌上露明藻,左右次间各减了两根内檐柱,明间正中只竖四根不到顶的圆林金柱,柱顶上横架座斗枋,安放四朵类似溜金的斗拱,以承托着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,天花板上再立园柱以支撑正梁;在山墙上和前后檐柱的柱头上。承托着下檐的重叠起来的斗拱。殿身的梁架则用大鹿结构法。这是古代建筑师为使厅堂免受雷击,采用消除电学上称为“跨步电压”危险的一种独特设计;那四根上不到顶的圆木柱,称作“雷公柱”。从外观艺术看,大成殿气势宏伟,殿面宽阔。加上用高台基、高柱础,前檐用花岗石柱,左、右、后三面围以高墙,使全殿采光良好,光线均匀,又可防洪、防蛀。

德庆学宫
        大成殿外,正面通花门;重檐歇山墙;屋顶坡度缓,上有雕饰物,正中红日起,两边鲤翘首。两对雕龙各据一方,昂首天外。这些艺术造型,反映了兴建成孔庙的宗旨:“圣人之道,如日 中天。鲤跃龙门,聿开文运。”   德庆学宫大成殿,无论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结构,都有很高的建筑艺术,是古代典型的岭南建筑,是不可多得的建筑佳品,因此受到我国古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,认为这座大成殿是祖国科学文化的结晶,在当时处于世界建筑领先地位。
        学宫坐落于德庆县城内的德庆孔庙,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主建筑大成殿以"四柱不顶"闻名于世,被誉为南国古建筑明珠。古建筑学家章世清称之为"凝固的历史,无声的音乐";罗哲文专家称之为"古建瑰宝"。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称之为"岭南学宗"。其"古"、"奇"、"雄"、"厚"等特色为世人称道:

  ——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,元大德元年(1297年)重建,距今七百多年历史,为我国岭南现存最古老的孔庙,比番禺学宫早七十年,比苏州文庙早近百年,比当时的北京国子监早十年。

  ——大成殿建筑技艺为世人所称奇:一是"四柱不顶",殿内明间四根金柱不到殿顶,而是在柱顶横架座斗枋,由十二朵莲花状斗拱承托压槽枋和井口天花板;二是"减柱四根",两侧重檐下,各省去中间两柱,使殿内减柱四根;三是"出昂特长",下檐斗拱七铺作单抄三下昂,其出跳总长112分,居全国唐、宋同类斗拱之冠。上述"奇绩"为国内孤例。

  ——德庆孔庙宫殿式三路建筑群气势雄伟,又以大成殿最为雄壮,为重檐灰瓦歇山顶,平面呈正方形,面宽进深各五开间。殿前的大成门及左右两边的东西庑,绕成正方形宫殿院落,使大成殿显得恢弘而庄严,雄伟而辉煌。

  ——德庆孔庙积淀着深厚的孔文化。虽经历文革浩劫,但至今尚有保存完好的大成殿及众多的史料。近年来,已按原貌修复尊圣义祠、名宦祠和义学等原有建筑物,使孔庙的原貌恢复重现。孔庙设立奖学基金会,每年奖励全省高考状元,是激励学子敬慕先贤,求学上进的朝"圣"之地。
 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元大德元年(1297)于今址重建。学宫原形制甚备,现仅存大殿及东西庑。大殿迭经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、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)以至1973年大修,仍保留宋元建筑风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大成殿在防洪上采取了有效的建筑技术,加高了殿堂台基;设置了高35厘米的花岗石门槛,前檐用花岗石柱,左、右、后三面围以高墙;采用了花岗石高柱础,尤其是正中四根金柱,石础高达82厘米。   大成殿面阔5间17.36米。进深5间17.53米,建筑面积304平方米。平面几乎是正方形,为宋元古制。殿中减柱4根,只余正中4根木质大金柱。殿前为阀3.22米、深8.7米的月台,围以砖砌栏杆,月台前正中及左右各设踏道,月台前设一砖石砌拜坛,阔6.15米、深4.73米。大成殿高19.4米,重檐歇山灰瓦顶。坡度平缓。出檐深远。斗?疏朗。山面有山花板,各施悬鱼一条。大成殿斗种类复杂,计有11种之多。下檐斗?梁架保持了宋代风格,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七铺作单抄三下昂,两根直昂昂尾均长二橡,甚为罕见,其出跳总长居全国现存唐宋同类斗(七铺作)之首位。上檐前后檐斗,是元代遗构,其采用象鼻子昂的形制,为较早形态,其后流行于清代。大成殿殿身梁架采用大了袱结构法,省去4根重檐金柱和2根八椽,使殿内空间完整开阔,为华南建筑孤例。   
      大成殿的装修装饰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。殿门上部扇用宫式万字花纹,殿内重檐后金柱间的由额和顺身串间置一花罩,花纹别致。大成殿上檐正脊中央为莲花宝杯及光环,下垫以夔纹饰块,正脊两端为夔脊饰,靠内侧两边各置一鱼龙。戗脊为游龙卷草,龙身绕脊出没,形体生动。下檐角脊上端为鱼龙吻,下端为卷草,稍靠上为一虎。正脊和垂脊两边满绘有“三狮会燕”、“金玉满堂”以及松鹤等彩画。灰瓦顶屋上檐边用红色陶质勾头滴水镶边,下檐用蓝绿色琉璃勾头滴水镶边。

景点图片